蜗杆加工的核心是平衡精度与效率:低精度场景可用成形法在普通设备上加工,高精度需求则需展成法配合磨削工艺,同时需严格控制基准、导程角和刀具参数,才能保证最终传动性能的可靠性。

给大家讲一讲蜗杆加工的关键工艺要点如何?
1. 基准选择与装夹
定位基准:通常以蜗杆两端的中心孔(顶尖孔)为基准,保证加工时的同轴度(避免齿圈径向跳动超差)。
装夹方式:
中小直径蜗杆:用双顶针装夹,配合拨盘带动工件旋转;
大直径或长蜗杆:一端用卡盘夹紧,另一端用尾座顶针支撑,减少工件弯曲变形。
2. 导程角的精确控制
蜗杆导程角(γ)是关键参数,直接影响啮合传动的正确性,加工时需通过以下方式保证:
展成法:调整滚床工作台角度,使其等于蜗杆导程角(γ),确保滚刀轴线与工件轴线的交错角正确;
成形法:铣刀角度需与导程角匹配,同时工作台需按导程角倾斜。
3. 刀具选择
滚刀:专用蜗杆滚刀(模数、压力角需与蜗杆参数一致),材料多为高速钢(HSS)或硬质合金(适合高速切削);
铣刀:成形铣刀需按蜗杆齿形设计,分粗铣刀(大前角,用于去除余量)和精铣刀(小前角,保证精度);
砂轮:磨削用蜗杆砂轮需修整出与蜗杆齿形一致的轮廓,材料多为白刚玉(WA)或立方氮化硼(CBN,用于硬齿面磨削)。
4. 切削参数设置
需根据工件材料(钢、铸铁等)、刀具材料和加工精度选择:
粗加工:高进给量、低转速(如 45 钢用高速钢刀具,转速 80-150r/min,进给 0.3-0.5mm/r);
精加工:低进给量、高转速(转速 200-500r/min,进给 0.1-0.2mm/r),减少表面粗糙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