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齿轮的本质是“以材料特性适配轻中载、低噪音、低成本的传动需求”,其核心价值在于 “轻量化、降本、降噪”,契合家电、汽车、电子等行业“小型化、节能化” 的发展趋势。

塑料齿轮的精度和性能依赖成型工艺,主流工艺为注塑成型(占比 90% 以上),部分高精度齿轮需搭配二次加工,完整流程如下:
1. 模具设计与制造(核心环节)
结构设计:根据齿轮参数(模数、齿数、压力角、齿宽)设计模具型腔,需预留 “收缩余量”(如 POM 收缩率 1.8%,则模具型腔尺寸需比成品大 1.8%);同时设计 “浇口”(进料通道,通常选侧浇口或点浇口,避免浇口痕迹影响齿轮啮合)、排气槽(排出型腔内气体,防止齿轮表面出现气泡);
精度控制:模具型腔的尺寸精度需达到 IT5-IT7 级(如模数 2mm 的齿轮,齿距误差≤0.01mm),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(减少齿轮表面摩擦),通常采用 CNC 加工中心 + EDM(电火花加工)制造模具。
2. 注塑成型(批量生产环节)
材料预处理:塑料颗粒需提前干燥(如尼龙含水量需≤0.2%,否则成型后易出现气泡),干燥温度 80-120℃,时间 2-4 小时;
参数设定:根据材料调整注塑参数 —— 温度(如 POM 料筒温度 170-200℃,模具温度 40-60℃)、压力(注射压力 80-120MPa,保压压力 50-80MPa)、时间(注射时间 1-3 秒,冷却时间 5-10 秒),确保塑料完全填充型腔且无收缩缺陷;
脱模与取件:通过顶针或顶管将齿轮从模具中顶出,避免用力过大导致齿轮变形(尤其是薄壁齿轮)。
3. 二次加工(高精度需求)
去毛刺:通过超声波清洗、振动研磨去除齿轮边缘的浇口痕迹和飞边(毛刺会导致啮合噪音增大、磨损加快);
精密研磨:对于精度要求高(如 IT4 级)的齿轮,需用齿轮研磨机进行 “齿面研磨”,降低齿面粗糙度(Ra≤0.4μm),修正齿形误差,提升传动精度;
表面处理:部分场景需做表面涂层(如聚四氟乙烯涂层提升耐磨性)或激光打标(标识型号)。